“大米危机”撼动日本政坛
“大米危机”撼动日本政坛
“大米危机”撼动日本政坛自去年夏天至今,日本(rìběn)大米价格持续大幅走高。如今,很多日本人要么(yàome)被迫缩减大米消费量,要么干脆放弃将大米作为长期以来的第一主食(zhǔshí)。
米价飞涨不仅暴露出日本农业政策(zhèngcè)的弊端,更是(gèngshì)直接影响着将于7月举行的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。
而这场选举(xuǎnjǔ),被日本媒体普遍称作是对石破茂内阁的“生死审判”。
究竟(jiūjìng)是谁在抬高日本米价?
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的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,大米价格已较(yǐjiào)去年同期暴涨98.4%,创下1971年以来(yǐlái)的最大涨幅。
△日本广播协会报道(bàodào)截图
3月以来,日本(rìběn)农林水产省已(yǐ)向市场投放过四批储备米,希望平抑米价。
投放完毕后,日本政府的(de)(de)储备米总量从一年前的约91万吨急速减少到约30万吨,但(dàn)超过60万吨的投放收益甚微,担心“断米”的恐惧情绪仍旧弥漫日本社会。
△东京一家便利店(biànlìdiàn)6月5日出售政府投放(tóufàng)的储备大米(图自日本共同社)
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6日表示,如果投放所有储备米仍不能(bùnéng)有效遏制(èzhì)米价上涨,从国外紧急进口大米“也将成为选项之一”。
同一天,日本首相石破茂也表示,如果储备米耗尽(hàojìn),不排除紧急进口大米(dàmǐ)的可能性。
此言一出(yīchū),立即引发舆论热议。
要知道,日本数十年(nián)来一直以保护农民利益之名,严格限制大米进口量。在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,日本曾对进口大米征收高达778%的(de)关税,入世后(hòu)逐渐降至目前的227%。
如果进口大米成真,意味着大米作为日本稳定国产主粮的地位将被(bèi)动摇(dòngyáo)。
对于米价的(de)持续上涨,日本政府给出的理由包括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(zìránzāihài)频发、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、民众囤积大米导致需求激增等。甚至“赴日外国游客数量大增”也成了日本大米不够(bùgòu)吃的原因之一(zhīyī)。
△日本农民在稻田里用收割机工作(图自(túzì)美联社)
然而,这些说法都(dōu)难以令人信服。
日本(rìběn)经济界人士分析认为,米价飙升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(zàiyú)日本实行了数十年的不合理农业政策。除长期(chángqī)限制大米(dàmǐ)进口外,日本政府在国内还推行旨在维持米价的“减产政策”。为此,日本农林水产省近年来一直向改种其他农作物的农民发放补贴,日本大米年产量也因此被控制(kòngzhì)在700万吨以下。
日本财务省前官员高桥洋一直言(yán),“米荒”的(de)出现就是减产政策捣的鬼。
“政府一直在减少供给,一旦需求增加,价格(jiàgé)就涨上去了。也就是说,减产政策的(de)本质就是默许价格上涨。”
△高桥洋一(yī)(资料图)
还有(háiyǒu)日本媒体指出,政府多次放粮(fàngliáng)却都无法平抑米(mǐ)价,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投放的储备米难以进入市场,而是被日本农业协同工会(日本农协)有意囤积。
据悉,日本农协通过竞标机制收购90%至95%的政府储备米,并由此进行实质性垄断,以便主导米价。正因如此,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5月下旬表示,政府计划(jìhuà)直接将储备米卖给(gěi)零售商,而不是像(xiàng)之前那样拍卖(pāimài)给中间商。
△《朝日新闻》报道截图(题图为小泉(xiǎoquán)进次郎)
石破茂政府面临“民意(mínyì)大考”
在日本(rìběn),大米往往牵动政局走向。
早在1918年(nián),日本米价飙升(biāoshēng)就曾引发骚乱,最终导致政府垮台。而就在上个月,日本政坛刚刚发生因大米引发的人事变动。
面对严重米荒和持续暴涨的米价,时任农林水产大臣(dàchén)江藤拓5月18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却称:“我(wǒ)(wǒ)从未买过米,因为支持者送给我很多米,我家里米多到可以开店售卖了。”
△路透社报道截图(题图为(wèi)江藤拓)
这番言论在日本全国引发(yǐnfā)轩然大波。为平息民愤,日本首相石破茂(shípòmào)于5月21日接受江藤拓的辞职,指由小泉进次郎接任农林水产大臣。
但日本共同社当时进行的全国紧急舆论调查结果显示,认为政府做出(zuòchū)人事撤换决定(juédìng)“太迟”的受访者占42.2%。
7月28日,日本将迎来国会参议院选举。这被认为(rènwéi)是(shì)对石破茂内阁的“民意大考”,而大米危机无疑是这次选举的核心议题。
△据(jù)日本新闻网4日报道,日本8家主流媒体近日进行的(de)民调结果均显示,石破茂政府的支持率正持续下降。
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(yánjiūyuán)项昊宇分析指出,日本大米问题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,影响整个日本政局(zhèngjú):
如果米价(mǐjià)不能很快降下来,日本民众的不满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发酵,严重影响到7月底参议院选举的自民党选情。一旦(yídàn)现在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在这次选举中失去(shīqù)过半数议席,石破茂大概率要引咎辞职(yǐnjiùcízhí)。
地方(dìfāng)农协(nóngxié)一直是自民党的重要票仓,石破茂政府要平抑米价,需要改革日本国内大米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,从而势必会触动农协的利益。所以,这(zhè)对石破茂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。
米价风波已经使得日本的(de)在野(zàiyě)势力团结起来,并打算利用相关议题对石破内阁(nèigé)发起(fāqǐ)不信任投票,这无疑会加剧石破茂的执政压力。一旦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利,石破茂乃至自民党的处境都不会乐观,而朝野各党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分化重组。
素材(sùcái)来源丨总台环球资讯广播《环球深观察》
记者丨(gǔn)尚娟编辑丨杨楠

自去年夏天至今,日本(rìběn)大米价格持续大幅走高。如今,很多日本人要么(yàome)被迫缩减大米消费量,要么干脆放弃将大米作为长期以来的第一主食(zhǔshí)。
米价飞涨不仅暴露出日本农业政策(zhèngcè)的弊端,更是(gèngshì)直接影响着将于7月举行的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。
而这场选举(xuǎnjǔ),被日本媒体普遍称作是对石破茂内阁的“生死审判”。
究竟(jiūjìng)是谁在抬高日本米价?
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的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,大米价格已较(yǐjiào)去年同期暴涨98.4%,创下1971年以来(yǐlái)的最大涨幅。

△日本广播协会报道(bàodào)截图
3月以来,日本(rìběn)农林水产省已(yǐ)向市场投放过四批储备米,希望平抑米价。
投放完毕后,日本政府的(de)(de)储备米总量从一年前的约91万吨急速减少到约30万吨,但(dàn)超过60万吨的投放收益甚微,担心“断米”的恐惧情绪仍旧弥漫日本社会。

△东京一家便利店(biànlìdiàn)6月5日出售政府投放(tóufàng)的储备大米(图自日本共同社)
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6日表示,如果投放所有储备米仍不能(bùnéng)有效遏制(èzhì)米价上涨,从国外紧急进口大米“也将成为选项之一”。
同一天,日本首相石破茂也表示,如果储备米耗尽(hàojìn),不排除紧急进口大米(dàmǐ)的可能性。

此言一出(yīchū),立即引发舆论热议。
要知道,日本数十年(nián)来一直以保护农民利益之名,严格限制大米进口量。在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,日本曾对进口大米征收高达778%的(de)关税,入世后(hòu)逐渐降至目前的227%。
如果进口大米成真,意味着大米作为日本稳定国产主粮的地位将被(bèi)动摇(dòngyáo)。
对于米价的(de)持续上涨,日本政府给出的理由包括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(zìránzāihài)频发、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、民众囤积大米导致需求激增等。甚至“赴日外国游客数量大增”也成了日本大米不够(bùgòu)吃的原因之一(zhīyī)。

△日本农民在稻田里用收割机工作(图自(túzì)美联社)
然而,这些说法都(dōu)难以令人信服。
日本(rìběn)经济界人士分析认为,米价飙升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(zàiyú)日本实行了数十年的不合理农业政策。除长期(chángqī)限制大米(dàmǐ)进口外,日本政府在国内还推行旨在维持米价的“减产政策”。为此,日本农林水产省近年来一直向改种其他农作物的农民发放补贴,日本大米年产量也因此被控制(kòngzhì)在700万吨以下。
日本财务省前官员高桥洋一直言(yán),“米荒”的(de)出现就是减产政策捣的鬼。
“政府一直在减少供给,一旦需求增加,价格(jiàgé)就涨上去了。也就是说,减产政策的(de)本质就是默许价格上涨。”

△高桥洋一(yī)(资料图)
还有(háiyǒu)日本媒体指出,政府多次放粮(fàngliáng)却都无法平抑米(mǐ)价,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投放的储备米难以进入市场,而是被日本农业协同工会(日本农协)有意囤积。
据悉,日本农协通过竞标机制收购90%至95%的政府储备米,并由此进行实质性垄断,以便主导米价。正因如此,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5月下旬表示,政府计划(jìhuà)直接将储备米卖给(gěi)零售商,而不是像(xiàng)之前那样拍卖(pāimài)给中间商。

△《朝日新闻》报道截图(题图为小泉(xiǎoquán)进次郎)
石破茂政府面临“民意(mínyì)大考”
在日本(rìběn),大米往往牵动政局走向。
早在1918年(nián),日本米价飙升(biāoshēng)就曾引发骚乱,最终导致政府垮台。而就在上个月,日本政坛刚刚发生因大米引发的人事变动。
面对严重米荒和持续暴涨的米价,时任农林水产大臣(dàchén)江藤拓5月18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却称:“我(wǒ)(wǒ)从未买过米,因为支持者送给我很多米,我家里米多到可以开店售卖了。”

△路透社报道截图(题图为(wèi)江藤拓)
这番言论在日本全国引发(yǐnfā)轩然大波。为平息民愤,日本首相石破茂(shípòmào)于5月21日接受江藤拓的辞职,指由小泉进次郎接任农林水产大臣。
但日本共同社当时进行的全国紧急舆论调查结果显示,认为政府做出(zuòchū)人事撤换决定(juédìng)“太迟”的受访者占42.2%。
7月28日,日本将迎来国会参议院选举。这被认为(rènwéi)是(shì)对石破茂内阁的“民意大考”,而大米危机无疑是这次选举的核心议题。

△据(jù)日本新闻网4日报道,日本8家主流媒体近日进行的(de)民调结果均显示,石破茂政府的支持率正持续下降。
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(yánjiūyuán)项昊宇分析指出,日本大米问题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,影响整个日本政局(zhèngjú):
如果米价(mǐjià)不能很快降下来,日本民众的不满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发酵,严重影响到7月底参议院选举的自民党选情。一旦(yídàn)现在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在这次选举中失去(shīqù)过半数议席,石破茂大概率要引咎辞职(yǐnjiùcízhí)。
地方(dìfāng)农协(nóngxié)一直是自民党的重要票仓,石破茂政府要平抑米价,需要改革日本国内大米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,从而势必会触动农协的利益。所以,这(zhè)对石破茂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。
米价风波已经使得日本的(de)在野(zàiyě)势力团结起来,并打算利用相关议题对石破内阁(nèigé)发起(fāqǐ)不信任投票,这无疑会加剧石破茂的执政压力。一旦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利,石破茂乃至自民党的处境都不会乐观,而朝野各党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分化重组。
素材(sùcái)来源丨总台环球资讯广播《环球深观察》
记者丨(gǔn)尚娟编辑丨杨楠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